首页 > 新闻资讯  >  正文
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.4万列 开启亚欧合作发展新篇章
2022-05-20 15:37:28 来源:扬子晚报

中欧班列依托陆桥、向陆而生,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,形成了富有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,开启了亚欧合作发展新篇章,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、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。截至目前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.4万列,运输货物467万标箱,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5个城市,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,成为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。

一、中欧班列发展取得瞩目成绩

(一)开行数量稳健增长。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,发展态势迅猛,开行数量不断迈上新台阶,从2013年的80列快速发展到2021年的15183列,年均增长率达到106%。其中,2014年至2016年分别开行308列、815列、1702列,同比分别增长285%、165%和109%,连续3年成倍增长。2016年统一品牌后,中欧班列迎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,2017年开行3673列,数量超过前4年开行数量总和。2018年至2021年分别开行6363列、8225列、12406列、15183列,分别增长73.24%、29.26%、50.8%、22%。

(二)货物品类不断丰富。随着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、邮政专列以及“班列+贸易”“班列+超市”等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,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不断拓展升级。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、电脑等IT产品,发展到包括汽车整车、机械设备、家具建材、服装鞋帽、电子产品等53大门类、5万多种商品。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品类从早期的木材、汽车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机电产品、食品、医疗器械、机械设备、酒类等,实现了多样化发展。据统计,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。

(三)质量效益不断提升。中国铁路通过组织集并运输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价格机制等措施,大幅降低了中欧班列物流成本。在运行时效上,中欧班列比传统国际联运快三分之一,国内段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300公里/天,境外段达到1000公里/天以上。在运输价格上,沿线各国铁路均对中欧班列给予运价优惠政策。在装载情况上,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已达到98%以上,其中,西行中欧班列(中国—欧洲)重箱率基本达到100%。在去回比例上,东行(欧洲—中国)与西行中欧班列的比例达到0.8:1,重点枢纽间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。

(四)抗疫合作成效凸显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中欧班列为助力中欧共同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西安、重庆、成都、郑州、义乌、苏州、沈阳、武汉、青岛、厦门、连云港等地开行中欧班列“防疫物资专列”,截至2022年4月底,累计发送国际合作防疫物资1410万件,共计10.8万吨,得到共建“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,中欧班列逆势而上,全力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物资的通畅运输,为沿线国家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(五)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。乌克兰危机爆发后,在亚欧大陆海运、空运和公路运输受阻的情况下,中欧班列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展现出较强发展韧。2022年一季度,中欧班列开行3630列、运送35万标箱,同比分别增长7%、9%,综合重箱率97.7%。特别是进入4月以来,中欧班列通道畅通、运行稳,全月开行1170列,较3月份增加36列,环比增长3%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中欧班列已连续24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,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

二、中欧班列发展产生巨大溢出效应

(一)成为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。中欧班列横亘亚欧、连接东西,促进硬联通、带动软联通,衔接生产和消费,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、互惠互利的重要载体,成为“五通”扎实落地的典范。设施联通方面,中欧班列畅通了亚欧大陆的交通联系,完善了沿线基础设施网络,欧洲多个几废弃的货运场站实现了改造升级,多年沉寂的物流市场也出现了新的繁荣。贸易畅通方面,中欧班列开辟了贸易新通路,拓展了市场新空间,运送货物货值占中欧货物贸易的比重逐年提升,2021年已增至9%。民心相通方面,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,很多境外节点城市纷纷与我国内主要开行城市建立友城关系,社会、文化等多层面交流迅速拓展加深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中欧班列成为国际抗疫合作“生命通道”,拉紧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“命运纽带”。此外,中欧班列还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间的政策沟通和资金融通。

(三)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篇章。中欧班列依托陆桥,向陆而生,构建了一条全天候、大运量、绿色低碳的新通道,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。中欧班列比较优势明显。相对于海运和空运,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/5,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/4,受自然环境影响小、稳定高,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且时效要求较高的产品,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同时,中欧班列也是最为绿色的运输方式之一,其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/15、公路运输的1/7,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。中欧班列为国际运输体系变革注入新活力。中欧班列的快速成长,带动了海铁、公铁、空铁等多式联运加快发展,以铁路为支撑的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;推动了通关模式的不断创新,“安智贸”“关铁通”等新型通关模式获得国际广泛认可;促进了运输规则的加速调整,国际铁路合作组织解除了铁路运邮限制条款,铁路运单“一单制”快速应用发展。

(四)带动了沿线通道经济的快速发展。中欧班列立足国内、服务国际,促进了口岸经济、枢纽经济的繁荣壮大,成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“先行军”、引领内外协同发展的“先手棋”。从国内看,中欧班列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空间。许多企业抢抓中欧班列发展机遇,果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投资,有效提升了内陆地区的产业支撑能力,带动了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,郑州、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经济也在中欧班列开通后实现了显著增长。从国际看,中欧班列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通。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,提升了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,对于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,降低了企业成本,提升了产品国际竞争力。

三、让中欧班列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

中欧班列的“朋友圈”之所以越来越广,根本原因是各参与方始终秉持丝路精神,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贯穿于中欧班列发展的全过程,并转化为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,推动共商深度合作、共建设施项目、共享发展成果。下一步,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,围绕“巩固稳定提升”主线,全力推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,让中欧班列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。

(一)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。深入落实中欧班列“1+N+X”政策体系。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,积极推动中欧班列西、中、东通道“卡脖子”路段升级改造,大力拓展与中东欧、中亚、西亚、东南亚等国家间的运行新通道,加快推进阿拉山口、二连浩特、满洲里等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。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,加快提升枢纽节点综合服务能力,促进基础设施集约高效发展,增强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“点对点”向“枢纽对枢纽”转变。

(二)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。持续优化运输组织,大力拓展回程货源,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。切实加强品牌管理,从运行效率、服务质量、创新能力、品牌文化等多方面打造品牌形象、丰富品牌内涵,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知名度和影响力。不断优化通关流程,缩短通关时间。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率优先,加快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,发挥好“指挥棒”作用,将更多运输资源向开行质量好的企业和线路倾斜。

(三)着力增强中欧班列持续发展动力。加快中欧班列信息台、智慧口岸建设,努力打造“数字班列”“智慧班列”。创新服务模式,完善多式联运服务,推进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动发展,打造“精品班列”“定制班列”。充分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,在条件成熟时,探索开行“人文班列”“旅游班列”。积极探索“运贸一体化”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制造商、贸易商直接合作,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和盈利能力。

(四)着力完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。稳步推进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,抓紧对接与我共建意愿强烈的国家,拓展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。继续用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这个国际合作台,在运输组织、运价协调、线路拓展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,维护好、建设好、运营好中欧班列统一品牌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,统筹加强中欧班列宣传,讲好中欧班列故事。

(五)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运行风险防控。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开行,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,密切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,及时发布中欧班列运行安全预警信息。用好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执法安全合作会商机制,加强安全运输技术体系建设,引导企业完善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“三位一体”安保措施,为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。

标签: 中欧班列 累计开行 亚欧合作 发展新篇章

精彩放送